丹霞山国家重点景色名胜区,又是国家地质地貌自然维护区,总面积达215平方公里,地跨仁化、曲江两县、由丹霞山、大石山、韶石山三大景区组成。其中韶石山景区距市区仅十多公里。开发较早的丹霞山景区现在是主景区,距韶关市区50公里。它有巨细石峰、石堡、石墙、石桥380多座、溶洞36处,由三级绝壁和三级平坎构成三个景象层:基层是锦石岩景象层。这儿的石壁五色交织,四时改变,丹霞山“三十六洞”中最大溶洞“锦石岩”就悬挂于临江的百丈峭壁之上。北宋时和尚法去为这儿的奇洞妙景所招引,遂将此地开辟为佛家净土,共建庵堂18座----这便是丹霞山景色修建的初步。现在,当年的构筑大多不在, 现存的一座尼姑庵,是1981年重修的。
这次重修,除修正原有佛象外,还新塑了观音菩萨及其三十二“应 身”(即改变身),其神态各异。赵真挚初先生曾赋诗赞:“抟泥造像无疲厌,驰想敦煌叹昔贤”该层沿 途还有梦觉关、通天洞、一线天、马尾泉等景点。 中层为别传寺景象层。别传寺建于清康熙元年(公元1662年),为明末搞清烈士、高僧澹归和尚所建,是岭南十大森林之一。该层的首要景象有杰阁晨钟、松 涧涛风、竹坡烟雨、双池碧荷、鸳鸯树、别有天等。山上摩崖石刻,时代最早且字体最大者为南赵汝耒所书“锦岩”二字,每字大逾五尺;字数最多者为明末李充茂所书《丹霞山记》,全文1344字。从别传寺出来,在二关门后沿铁索攀登上一道几乎是笔直的石级小路,便来到了丹霞山的最上层---山顶景象层。
这儿不但是观日出的最佳去向,并且还有螺顶浮屠、乳泉春溜、玉台爽气、虹桥拥翠等古今赞颂的景象,澹归和尚墓地也建在这儿。丹霞山下,有一座狭长形的水库“翔龙湖”。环湖有三岩、六洞、一十八峰、山光水色,非常诱人。
"